渤海湾畔,滦河之南,一座因海而兴的县城正书写着水产养殖的传奇。作为河北省水产行业的“排头兵”,滦南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创新驱动的养殖技术,将半滑舌鳎这一海洋珍品打造成区域特色产业的亮丽名片,为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半滑舌鳎:海洋深处的“营养瑰宝”
半滑舌鳎,俗称龙利鱼、牛舌鱼,属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其身形侧扁如舌,肉质细腻无刺,兼具鲜嫩与爽滑的口感,久煮不老且无腥味,素有“护眼鱼肉”的美誉。科学检测显示,其鱼肉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尤其是Omega-3脂肪酸含量突出,具有抗动脉硬化、增强记忆力和缓解眼疲劳的功效,堪称海洋赐予人类的“营养宝藏”。
这一物种对环境的适应力极强,可在3.5℃至32℃水温、14‰至33‰盐度的多变条件下生存,且生长迅速、病害少,适合规模化养殖。每年冬季,半滑舌鳎从浅海向深水区迁徙越冬,其底栖肉食习性(以虾蟹、贝类为食)亦为海洋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滦南优势:从自然禀赋到技术赋能
滦南县坐拥29.63公里海岸线与840平方公里海域,滦河冲积平原带来肥沃的泥沙底质,为半滑舌鳎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近年来,当地政府锚定“向海洋要粮食”的战略目标,以“地域特征+产品特色+文化特质”为核心,构建起全国领先的工厂化养殖体系。
技术创新驱动高效养殖
传统海水养殖的“大换水”模式曾面临成本高、污染大的瓶颈。滦南县率先引入循环海水养殖技术,通过智能温控、水质监测与生态模拟系统,打造“恒温恒质”的工厂化养殖池。目前,南堡镇唐山海都水产等龙头企业已实现半滑舌鳎的周年化生产,年育苗量超120万尾,成活率与品质显著提升。循环水系统的应用,更使水资源利用率提高40%,养殖废水接近“零排放”,践行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产业链升级拓宽市场空间
从种苗繁育、科学投喂到精深加工,唐山海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构建起一条覆盖全产业链的“质量生命线”。通过基因选育、芯片追踪等科技手段,加上现代化加工企业采用速冻锁鲜技术和电商平台与冷链物流的完善,让“滦南产”半滑舌鳎48小时内即可抵达全国餐桌。
未来展望:向深蓝经济迈进
展望未来,滦南县计划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半滑舌鳎养殖向智慧化、集约化升级,并探索“渔业+旅游”新模式,建设集育苗、养殖、加工、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渔业园区。随着“一带一路”市场的开拓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滦南半滑舌鳎有望成为全球高端水产品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碧波荡漾,鱼跃人欢。滦南以半滑舌鳎为笔,绘就了一幅科技赋能、生态友好、文化传承的现代渔业新图景。这片海域的馈赠,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为乡村振兴与海洋经济崛起写下生动注脚。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中国产业报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hina.glicas.com/3529.html